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关于2025年教学研究改革与实践项目立项申报工作的通知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11-04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引导高等学校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和河北省重大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稳步推进我校应用型大学建设,以审核评估、专业认证工作为引领,聚焦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改革重大命题,通过开展前瞻性、创新性的研究,解决我校教育教学面临的重大、难点或热点问题,更好地推动教学改革实践活动,学校决定开展2025年教学研究项目立项申报工作。

一、立项范围和要求

立项的范围包括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健全课程思政内容体系、教学体系、专业体系、培养体系、研究体系、评价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依据人才培养目标重构课程结构及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推动高等教育数字化,探索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强化实践育人环节,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深化教育教学评价改革,改革考试方法,注重学习过程考察和学生能力评价;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改革教学管理与健全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

申报项目要突出创新性,充分体现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突出示范性,起到引领方向、推动教改、发挥示范的作用;突出科学性,符合人才培养规律、学科发展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突出应用性,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研成果要应用于教学实践和人才培养实施过程,切实发挥育人作用。

二、课题申报指南

主要围绕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数字化、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等五个专项进行研究,指南所列条目是立项方向,不是项目名称,申报人可结合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和学校教育教学实际,确定项目名称。

(一)思政课程教学研究改革与实践专项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研究;

2.“四史”类课程群建设;

3.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研究。

(二)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改革与实践专项

着力研究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推进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的改革创新,研究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的方法途径;探索课程思政数字化建设与实施方法路径,结合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课程思政协同发展,探索研究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

1.习近平总书记重大实践与重要论述进课程教材工作相关研究;

2.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推进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的改革创新;

3.课程思政图谱与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课程思政建设相关研究;

4.课程思政建设评价体系研究。

(三)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类专项

聚焦“应用型”办学方向,着力研究学校教育教学各方面,尤其是人才培养模式重构、专业内涵发展水平提升、学科交叉课程建设与重点方向上的改革举措,鼓励跨学科、跨学院、跨专业研究,力争形成持续研究、广泛应用的教学成果。

1.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的研究;

2.专业认证、评估评价的研究与实践;

3.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的研究与探索;

4.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

5.专业课程案例化、专题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6.改进实验教学,加强课外实践创新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改革与探索;

7.改进教学评价方式,课程教学中创建知识能力、素质综合测定的考试模式探索与实践;

8.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创新研究与实践;

9.学生校外实习、实践质量管理与保障的研究与实践;

10.公共体育课程改革与实践;

11.劳动课程建设与实践;

12.美育课程建设与实践;

13.微专业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

(四)教育教学数字化专项

深入推进数智化赋能教育教学。加快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体系研究,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基于知识图谱的课程建设等方面研究,建设虚拟仿真教学实验、课程思政数字化资源库、教学案例库、人才培养教学资源库、基于知识图谱的学科知识库、学科AI大模型等教学资源。

1.基于超星的知识图谱、能力图谱建设与应用研究;

2.基于大数据的学生学习行为分析研究与实践;

3.人工智能赋能下的分层教学研究与实践;

4.面向学生个性化培养的教学管理模式研究;

5.人工智能技术和智能体赋能教育教学研究;

6.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研究;

7.人工智能赋能课程质量提升的实施机制研究;

8.人工智能驱动课程提质增效的协同机制研究;

9.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场景案例;

10.人工智能驱动的教学模式创新机制研究;

11.人工智能时代的师生发展机制研究;

12.人工智能驱动下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探索与挑战应对;

13.教学情境下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的校本化实践。

(五)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专项

1.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2.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及评价研究;

3.本科生学习质量监测与学习成效评估研究;

4.基于“五自”的质量文化建设研究;

5.教育教学评价改革与治理研究;

6.基于学生感知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7.基于教学状态数据的学院专业评价研究。

三、评审原则及指标

1.学校重点项目

学校重点项目由上述申报指南中的五个专项评审产生,同时作为推荐省级教研项目候选项目。重点项目评选比例视专项具体申报情况而定。

2.一般类项目

一般类项目由二级教学单位组织评审,题目可参考学校上述申报专项指南,也可根据本单位教学改革实际情况自行拟定,至少有一项与审核评估整改推进工作相关,在指标范围内排序推荐,报教务处审批。

3.推荐指标:各二级教学单位推荐本年度教改项目总指标数为不超过本单位教师人数的8%,具体见项目指标分配表。未评选上的重点项目不予调整项目类别。

4.其他部门参照上述要求采用限项申报,立项后由学校拨付项目经费至项目主持人所在部门。

四、工作要求

1.项目须符合我校应用型大学建设发展目标,对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具有较大的作用,具有实际应用及推广价值,能为学校和二级教学单位教育教学工作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论证。

2.申报人员须为我校教职员工,有学校在研项目未结题的教师不得作为项目主持人申报项目;每名教师作为主持人只能申报一项,可同时作为参研人参与一项。

3.项目主持人填写《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学研究立项申报书》提交至所在二级单位,各二级单位评审后按照指标排序汇总,填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汇总表》报教学研究科,同时告知通过二级学院评审的项目主持人将《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学研究立项申报书》(学院签字盖章)上传至教研管理平台 http://hevttc.kypt.chaoxing.com/并审核通过(未经学院评审通过的项目不得提前录入系统)。学院于 2025年11 月14日11点前将《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汇总表》及一式一份签字盖章后报送至教学研究科(老楼 207),平台填报及学院审核通过截止日期为11月13日 24:00。


附件:1.项目指标分配表


2.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学研究立项申报书


3.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汇总表


                                                                                                                            教务处

                                                                                                                      

                                                                                                                      2025年11月4日